2018年投资策略,解读几大关注问题
来源于:地久天长9999 发布时间:2020-05-26
2018年第一周市场就迎来了开门红,12月份的恐慌气氛已经缓解,做为基金投资者一定要有大局观,最好以年度来确定投资目标,尽量忽略短期的涨跌,当下处于新年初始,正是做年度计划的时候。先确立今年的大方向,在大局上一定不能错,后期随着行情变化再去检验判断是否正确,正确的就保持,若判断有误则及时修正,避免一错到底。
在元旦前我们做了2017年的总结,并对2018年做了展望,今天具体聊聊2018年基金投资应该怎么做?还是直接从大家关注的几方面说起:
从大趋势看目前股市所处的位置;
大消费和白马是否还值得投资;
市场风格是转换还是扩散;
2018应该买什么基金;
持仓几成比较合理;
2018风险大吗;
短期怎么买;
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一一探讨:
一、大趋势看股市所处的位置
先来个直观图,从近十年周期看上证指数正处于中枢位置,近2年都保持平稳上升,位置不高也不低,长线看还有投资价值,与国际主流指数相比,也有较大优势。
由于企业盈利,股市底部逐渐抬高,所以只从K线图上横向对比还不能全面反应股市的位置,下图是几大常用指数的PE、PB及它们所处的位置:
如图所示:沪深300、中证500、创业板、上证50的当前值和分位点大部份都处于中枢位置,PB值都是中低位置,向上还有较大空间,总体而言当前股市机会大于风险。
近日,社科院蓝皮书预测:“2018年股指在3200点至3700点范围内波动”,这个代表官方观点的预测,说明与管理层所期望的慢牛是一致的。下图显示上证近2年一直保持慢牛走势,预计这一趋势仍将继续。
2017年股市运行空间3000-3450共450点空间,2018年预期波动500点空间,在波动空间上与2017年差不多,目标是到达2015年底熔断前的3680点,实际运行中到达的概率也很大,如果石油、金融等大权重有持续性表现,4000点也有可能。
二、大消费和白马是否值得再投资
2017年最火的板块是白马与消费,股基冠军就是易方达消费行业,很多重仓消费概念的基金都取得很好的收益。当下引来一个新问题,2018年大消费还会引领两市吗,冠军魔咒是否会发生?这要从两方面来看待,第一是暴涨的原因,第二是持续性与目前的位置。
去年大消费走牛的原因主要是估值修复和业绩双增长,同时机构抱团等因素引起的消费板块大爆发,经过这一年的暴涨,2018年已经没有修复的空间,如下图:
图中显示目前中证消费动态PE值是35倍,处于中高位置,距离危险值39倍也比较近了,百分位在72%左右,同样PB值也处于中高位置,特别是食品饮料行业已经有所高估。所以2018不存在估值修复,再修复的话也是向下了,既然估值优势不在,如果其它板块的投资价值更好,那机构抱团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了,至少不会有多少新机构来参与抱团,加上部份资金落袋为安,存在资金出逃的可能。
那最重要的业绩增长还会继续吗? 因为大消费的业绩比较确定,而且中国的生活水平在提高,中产阶级群体也在高速增长,未来十年消费升级还有很大前景,板块中诞生的大牛股也比较多,所以这个业绩增长还会继续,从几年的长周期看依然值得投资,不过目前估值优势已不在,投资这个板块主要赚的就是业绩增长,比2017年的双引擎少了一个驱动。
由于近一年多大消费上涨过快,可以确定的是2018年板块震荡会加大,相关主题基金业绩将回归与平淡,不会像2017年那样疯狂,也不会再领涨两市。而且当下很多人都看好这个板块,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好事,当大多数人观点统一的时候,往往会出现转折。
小结:长期看大消费可以投资,但是中短期波动将会加大,2018年此板块及相关基金要降低收益预期,目前看趋势还在继续,这个拐点也许就在春节前后,到时走向震荡或者上涨动力减弱是可以预见的,因为有业绩支撑,所以板块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,大概率是通过震荡消化估值。
现在也不必完全抛弃大消费,如果很想投资又做好了长线计划,可以寻找目前重仓消费板块且调仓灵活的主动型基金,降低被动消费基金的配置比例,让优秀的经理帮我们把关,起到缓冲作用,最好是采用均衡配置,再关注一些其他的优秀基金,不要把资金都押在这个板块上。
三、市场风格会转换吗?
如年终总结所说,2017年市场将两极分化演绎到了极致,大盘股大涨,小盘股暴跌,市场是严重的一九分化,全年以大为美,大部份股民在赔钱。那2018年会有风格转换吗?先看几张图表:
本图为沪深300月线,可以看出近一年呈30度角匀速上升,2017年上涨21%;
上证50则更加明显,2017年涨幅为25%,上涨斜度是近十年中除了牛市以外最有持续力的一段时期,所以从这两个指数来看称为慢牛并不为奇,只是这种涨幅坡度不可持续,因为公司盈利水平跟不上,以后涨幅放缓和震荡是难免的。
中证500近两年一直保持震荡整理,其实也是估值回归,将之前的高估值通过时间回归正常,目前已经在30倍以下,从10年周期上看已经处于低估区间。
创业板目前还在下降通道中,其实还属于熊市,走势之弱超过预期,不过本次下跌动力已有所减弱,只是反弹还是无力,表现不如中证500和沪深300。虽然估值区间已处于中低位,但是绝对值依然在42倍左右,最主要的原因是业绩增速与估值不匹配,加上创蓝筹的乐视、尔康等问题频发,基本面上也不占优势,所以在价值时代被人抛弃也是正常。
创业板和中证1000代表的是小盘股,这两个指数在趋势上大体一致,短期难有起色,如果想走好业绩要有超预期增长,或者等技术面突破下降通道站稳年线之后才有转机,预计还要3-5个月。可以确定的是小盘股中部份股票已经有投资价值,不过由于近两年发行加速,扩容太快,加上监管从严,像2015年之前那种只炒故事的疯狂时代很难再现。
综合来看:目前虽然上证50和沪深300估值区间不占优势,但是绝对估值和业绩稳定性依然有投资价值,只是相关基金业绩增长将会下降,如果用等权平均值,中证500是27倍,沪深300是20.7倍,两者相差已不大,所以中证500的投资价值也已经显现,由于中小创整体盈利水平不佳,全面上涨的可能性很小,只有少数个股已经有投资价值。
最终结论:2018年市场想全面完成大小盘风格转换难度很大,除非放弃严监管或者中小创业绩增速超预期,但从目前大环境看并不具备这个条件,市场将会由2017年的300向800扩散,由大龙头向细分龙头扩散。所以,2018继续以基本面投资为主,业绩和成长性是资金追逐对象,选基方向也是如此。而业绩差的公司仍将被抛弃,以前股票跌多了迟早会涨的,以后会出现跌下去就起不来的垃圾公司,不过这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,只有学会适应,才能在市场里长期生存。
四、2018应该买什么基金
通过以上描述,2018年买什么基金已经有了答案:继续以注重基本面投资的优秀主动型基金为主,同时逐步配置已经低估的板块和指数。在基金选择上,最好选择调仓灵活、配置均衡、不限定在某一具体板块的主动型基金为好,可以在2017年业绩优良的基金中寻找(名列前茅和规模过大的尽量回避),具体基金在每月组合里也有。同时还可以积极关注中证500的投资机会,具体请参考去年11月份发表的:中证500还值得投资吗?附2018年策略!
另外从长期看,也可以分批布局和定投创业板、TMT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基金以及目前低估区间的板块,不过建议做好2-3年的长期打算,不能坚持的不要做。整体上今年继续采用均衡配置,大盘 平衡 中证500为主,预期收益15-25%(中枢20%左右)即可,要坚定自己的投资信念和目标,不要看到别的基金大涨了50%,就放弃了自己的初衷,具体配置请根据个人风格而定,在上周一发送的组合使用说明文章里也有详细的配置比例。
五、2018年风险大吗,几成仓位?
从大趋势和目前环境看,今年继续以慢牛为目标,大级别风险发生的概率小,全年来看机会大于风险,不过个基发生10-20%的中等回撤每年都有。投资中必须要有风险意识,因为有些风险是不可控的,外围市场风险是不确定因素之一。
最主要的风险还是来自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意识,在操作上不要买入短期已名列前茅的,对于阶段涨幅40%以上的基金尽量不参与、不追涨。时刻牢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2018年投资目标,合理配置基金组合,要经得起市场诱惑,制定目标后坚定执行。
仓位上,建议继续保持中高仓位6-8成,对于资金量小、风格激进的,只要配置符合自己风格,满仓也可以。
六、短期怎么买
目标基金有了,仓位也计划好了,短期怎么买?最近市场连续逼空式上涨,让轻仓的人难以淡定,当看到6连阳、8连阳,心里直发痒。从全年角度来看大可不必如此,连阳越多短期风险越大,所以冷静思考,掌握好节凑很重要。如果一直看我文章的话,当下已经是重仓/满仓了,在元旦前一周对市场进行了推算,简单回顾下12月24号的当时文章:
24号发文调整即将结束,28号开始反转向上,这一波调整与结束周期与预期一致。而短线已经8连阳,距离前期高点3450只有0.75%的空间,如下图:
短期的连续性上涨,多头动力有所减弱,直接突破并站稳3450点的可能性很小,所以此时已不宜再加仓,建议等调整2-3天再加。 由于元旦前底部结构已形成(地量群 三底结构),所以市场具备重新发起新一轮的行情,在调整之后还会再向上突破3450点,比较好的方式是遇阻回踩然后再向上,而回踩时就是短期加仓良机。
目前的春季行情是2018年的第一个阶段,从年度上看也不用太纠结短期的涨跌,拿不准的就在回踩时分批买入,最多是少赚2-4%的收益,已重仓的继续保持,大局上不能因小失大。
最后建议:尽量不要追短期热点主题,因为一般人并不能准确把握,大部份都是追高买入,风口过后把自己给套住了,想赚快钱是很难的。如果很想做主题轮动,建议去挖掘下一个能暴发的潜力板块,深入分析这个行业之后再投资,追涨不是本事,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,要做到知彼知己。
上一篇: 2020年投资策略
下一篇:2016年下半年投资策略